
大开眼界——拆解软银机器人
相信大家都听过日本软银机器人,一上市马上被抢光,火爆程度超越以往所有的机器人。
软银机器人又名Pepper,是一款服务型的人形机器人,身高120cm,体重28公斤,胸前自带一块10.1英寸的触摸屏,其锂电池可让其持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。
今天,我们来看看软银机器人的内部结构!


开箱
打开纸箱,整面的蓝色和“六”字映入了眼帘。看上去像“六”的图案,其实这是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的LOGO。该公司是孕育Pepper的企业,后被日本软银收购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(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),简称SBRH。
所以,我们是否觉得这款机器人的头部有点像NAO机器人呢?
打开蓝色包装箱,Pepper就像图坦卡蒙法老一样放在里面。动手取出时,Pepper的脖子和腰关节的部分“软趴趴”的,一个人扶不起来。“这不禁令笔者回想起在学生时代,曾经搀扶过烂醉如泥的学长。”据专家解释称,“软趴趴”的状态是为了在运输和移动的时候,“防止关节部分承受负载,导致齿轮和马达损坏”。

解除这一状态需要拔下腰和脖子各自的保险栓——在脖子后面有紧急制动开关的保护壳,打开保护壳,就能看到容纳保险栓的部分。

正式启用前,需要先行充电。充电装置位于Pepper的后面底部,支持普通家用电源(日本制式为110V)。

充电结束,打开了Pepper胸前的电源开关。“双臂下垂,看上去疲惫不堪的Pepper终于动了起来。只见它挺起腰杆,仿佛是在确认自己的存在,开始环视四周。”
“初次见面,我是Pepper!”完成初始设置后,Pepper配合着动作,进行自我介绍。可能是因为120cm的身高和独特的尖嗓门,面对Pepper就像是在面对小学生。感觉不到压迫感。

但Pepper的语言识别能力似乎还有改善的余地。在为获取天气预报而设置地区的时候,我们说“东京”,但识别出的却是京都、岐阜,一个比一个离谱。
而对于有的人,Pepper更是答非所问,看来沟通还需要一定的技巧。通过与Pepper对话,在正面看着Pepper的眼睛说话,识别的精度比较好,对来自后方的招呼则反应迟钝。这可能是因为不锁定对话的对象,Pepper就无法判断是对话,还是环境噪音的缘故。
现在正式进入拆解过程!!!

首先是头部。头部很容易与身体分离,只要用手拖着头部,打开脖子旁边的两个卡榫,即可将其取下。头部与身体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连线。

从覆盖Pepper表面的外装部件上几乎看不到螺丝。基本都是利用里面的卡榫,在内部进行固定的,覆盖头顶的面板状部件也不例外。

接着再拆下头顶的外板,麦克风阵列和触摸传感器映入了眼帘。

Pepper的头部嵌入了相当于人的眼睛、耳朵和嘴巴的部件,但设置的位置与真人不同。相当于耳朵的麦克风阵列位于头顶,而人耳所在的位置则安装着扬声器。

看起来像是眼睛的部分,里面安装的是距离图像传感器。应该是通过左眼发射红外线照射外部物品,通过右眼的传感器接收反射线并检测距离。距离图像传感器上面有一块橙色的电路板,上面排列着LED,环绕在发光部和受光部周围。其作用是按照Pepper的状态,使其“眼睛”的周围呈现粉色或绿色。

那么,相当于人类眼睛的摄像头在哪里呢?上图中“面部”外壳背面的2个部件就是。它们分别从额头上的开口和看上去像嘴巴的开口,观察外界的情况。

在其头顶部,安装着英特尔凌动处理器。但话说回来,处理器为什么要内置于头部?
正如Pepper的眼睛和耳朵所体现的那样,机器人的构成要素的配置没有必要与人类相同。一个假设是智能可以升级。考虑到头部比较方便取下,这可能是为了在今后,能更换配备新处理器等的头部,从而在不改变主机的状态下强化功能。

开始拆解Pepper的躯体部分。打开外壳后,里面还有一层,拆下之后露出了3个风扇。估计分别是用来冷却颈部、左臂及右臂的驱动马达的。正中央的风扇体型最大,可能是因为颈部马达的负荷较高的缘故。

风扇下方有一块电路板,可能是用来进行电源分配的。顺便一提,下图中上端的红色按钮是紧急制动按钮。风扇嵌在一个机构部件上,该部件通过顶端的4颗螺丝固定。拆掉这些螺丝后,该机构部件可以自上而下打开,驱动各个部位的致动器便显露出来。
同时,露出的内部是由纵横交错的几个面组成的复杂结构,这可能是为了保证强度。

接着拆下两条胳膊。拿在手中觉得比想像中要重得多。

渐渐地,Pepper的上半身越来越“瘦”,逐渐变成了一个空壳。

接下来是拆解腰以上的上半身——松开几颗螺丝,拔出了几根线缆。

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,是疑似为信号线的扁平电缆,以及估计是用来供电的4条粗电缆。Pepper是电池驱动的产品,只要打开了胸前的电源开关,就会一直保持通电状态。

拆下脚部的外壳,露出了全方位轮(全方位移动型车轮)。

拆解完毕,Pepper的设计究竟好不好呢?对于这个问题,一位研究机器人20年的专家给出的回答是:硬件的确很出色。但是要做出评价,首先需要定义这是用于何种用途的机器人。也就是说,Pepper的用途到底是什么。
他表示,“其实很希望软银能够推出令人赞叹的APP,哪怕是1个也好。但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看到令人惊喜的方案。仅仅停留在对话、护理、游戏等之前都想到的范围之内。估计现在最大的用途,应该是以与用户对话为主的交流用途。假设真是这样,人们真的会需要如此奢侈的硬件吗?”

到底为止,这款目前全球仅有1000余台的机器人成功被拆,然后,这伙人发现装不回去了。。。